#记录我的2023#
提到海宁市,立马会让人想到海宁的潮乡文化与皮革文化。
你知道吗?除了钱塘江大潮与皮革,海宁市还有一些曾经风靡一时的风俗文化,可惜的是,如同没落的海宁皮革城一样,海宁的很多风俗文化也消失了,令人唏嘘不已。比如说海宁人引以为豪的三大文化:潮文化、灯文化、名人文化,现在只有钱塘江大潮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。
盐官潮堤坝上拍摄
- 海宁彩灯文化
彩灯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,自西汉开始,正月十五元宵节,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,延续千年而不衰,因地域、民俗差异,各地的灯文化不一样。
海宁的硖石彩灯始于唐,宋代被列为贡品,直到现在,海宁人在传统节日、婚寿吉庆之时,仍然悬挂彩灯。
- 海宁的名人文化。
海宁是王国维、徐志摩、金庸、蒋百里等名人的故乡,每个名人故居都是一张亮丽的文旅名片,为海宁人带来了无限荣光。
让我感兴趣的是,这些名人不仅仅自己头脑聪明,他们的亲戚朋友也都是神一般的队友,非富即贵,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,但是他们的关系剪不断、理还乱。
沈钧儒、梁启超是徐志摩的老师,郁达夫是徐志摩中学时的同班同学。金庸是徐志摩的表弟,琼瑶是徐志摩的外甥女。钱学森是蒋百里的三女婿。
徐志摩追求才女林徽因,但林徽因喜欢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,林徽因的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林长民,林长民的弟弟,是写下《与妻书》的烈士林觉民。金庸是徐志摩的表弟,也是蒋百里的侄子,照此推断,徐志摩应该喊蒋百里“叔叔”,但是徐志摩与蒋百里是铁哥们,以兄弟相称,蒋百里在徐志摩经济最拮据的时候,卖掉北京的房子帮助他,在1930年蒋百里入狱的时候,徐志摩离开北京,去南京陪蒋百里坐牢。
- 海宁皮影戏
皮影戏作为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,流传地域广,时间长。
海宁皮影戏自成一派,融入当地方言“海宁小调”,配以笛子、唢呐等,60后、70后小时候还能经常看到演出,现在已经后继无人了。在南关厢,还有一个皮影纪念馆。
皮影戏《十八相送截图》
- 海宁“三把刀”
中国很多城市都有“三把刀文化”,为世界所不及,由这三把刀衍生的企业或产品遍布全球,各个城市的三把刀文化大同小异,一般来说,一把是开餐馆用的菜刀,一把是开裁缝店用的剪刀,还有一把是理发刀。
以三把刀闻名的城市首推温州,改革开放之初,温州人凭借三把刀,通过温州餐馆、温州发廊、温州裁缝店闯荡世界,成为了“东方犹太人”,不过现在温州人的三把刀升级了,餐馆变成了酒店宾馆,裁缝店变成了服装厂,温州发廊也不见了。
其次是扬州,扬州人的三把刀分别是菜刀、修脚刀、理发刀,至今仍延续着旺盛的生命力,各个城市大街上,到处可见淮扬餐馆、扬州脚艺、扬州发艺的店招店牌。
鲜为人知的是,海宁也有三把刀,指的是药刀、菜刀和叶刀,药刀主要用于切割中草药和西洋参片,叶刀用于切割糕饼,菜刀与我们常见的平口菜刀不一样,刀口略呈弓形,中段微凸,刀尖处切蔬菜,刀柄处剁骨头。海宁三把刀制作工艺独特,有十几个复杂的环节,三把刀传承者主要在南关厢的“周顺兴”老店,这是一个百年老店,默默地守护着传统。
南关厢
- 海宁的“轮滑文化”
很多人都忽略了海宁的“轮滑文化”,海宁市多次举行世界性的轮滑锦标赛,国际轮滑节已经成为海宁新的文化名片。
- 海宁舌尖上的文化
海宁缸肉:海宁盐官一带婚庆喜宴必备佳肴,主要原料是五花肉,放在缸内烹煮,类似于东坡肉,色泽红亮、酥而不烂、油而不腻、味醇浓香。
海宁缸肉
长安宴球:是长安镇的招牌菜,主原料是鱼肉,类似于狮子头,相传菜名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御赐的。
斜桥榨菜:主产地在斜桥镇,主要原料是菜头,“斜桥”牌榨菜比四川榨菜还要贵,出口世界很多国家。
许村肉皮:海宁许村制作肉皮的小作坊很多,卫生堪忧,但是当地的盐炒肉皮确实好吃。
- 海宁婚俗文化
海宁的婚俗比较繁琐,现代的年轻人都喜欢短平快的生活,结婚仪式已经简化了很多。60、70后的网友还能依稀记得旧时的一些婚俗。
与中国多数地方一样,旧时海宁人在婚姻问题上也是遵循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要经过求吉测八字、提亲送聘礼、话亲选吉日、聘礼“升三级”、举行结婚典礼、“望烟囱”、回门等环节,其中“连升三级”送“聘礼”、“望烟囱”环节是当地特有的风俗。
求吉测八字。 就是“男选女”,由媒人将女方生辰八字交给男方,算命先生测算双方是否相冲相克。
提亲送聘礼。就是“女选男”。男方拿着聘礼去女方家提亲,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会对小伙子的相貌、言谈举止等,作一个初步的了解。若同意,则热情招待,收下礼品,如果不收礼品,则证明这门亲事黄了。
聘礼“升三级”。这是旧时海宁特有的婚俗。就是双方商定彩礼、嫁妆的多少,一般由男方托媒人至女家商定,女方往往故意“找茬”推托,借故提高女子身价或多挣聘礼,男方为此增加彩礼,一般情况下彩礼数目会“连升三级”。聘礼商定后,为了感谢媒人来往数趟撮合的努力,男家设“待媒酒”感谢。现在,彩礼都改成红包了,这一步已经省略,一般与定亲同步进行。
订婚选吉日。俗称订亲,旧时海宁叫“传红”,就是双方商定结婚日期,一般情况下,会拍摄“订婚照”,也就是现在的婚纱照。领取结婚证也是在这一步进行,到此才是法律意义的结婚。
举行婚礼。这一步仍流行,旧时的海宁婚礼,隆重复杂繁琐,能把新郎新娘折腾个半死,一般经历化妆、迎亲、哭嫁、撒喜钱、喝喜酒、“开金口”等环节。
“望烟囱”。这是海宁旧时的奇葩婚俗,此礼节已经废除。结婚当日下午,新娘兄弟去男方看望姐妹,看看灶内起火旺不旺,俗称“望烟囱”。当地传说,从前有个新娘到男家,次日烧火做饭时,发现灶内冒烟不起火,原来夫家故意用稻草堵住烟囱,刁难新娘,后形成女家至男家“望烟囱”之俗。
回门。结婚三日后,小夫妻俩去女家回拜,俗称“回门”。浙江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风俗。
海宁农村婚礼
- 海宁春节风俗
海宁的过年风俗与很多地方有共性,比如初一不做客,不干活,不扫地,不倒垃圾,春节期间不能吵架,孩子犯了错也不能打骂孩子,给小孩压岁红包等。
但是海宁的春节还保留着自己的个性,初一不吃菜泡饭,因为吃菜泡饭出门容易被雨淋,一般情况下,初一不做饭,吃除夕的剩饭,寓意着年年有余。
按照国内的春节风俗,拜年最先拜访的是老丈人,但是在海宁,“拜年先拜娘舅”。
海宁农村年夜饭
参考资料:嘉兴政府网站,海宁政府网站,嘉兴城乡事网站、浙江日报等。
原文地址:网易链接
皮革城没落了,风俗消失了,除了海潮,我拿什么拯救你,我的海宁
民俗观察研究 民俗观察民间学者